老馬隨筆:《失意歡歌行板——論苦樂比重與心靈自由》
古語有云: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。”寥寥數(shù)字,道盡塵世跋涉的常態(tài)——這“苦樂年華”的天平上,苦之砝碼往往沉甸甸地傾斜。
詩仙李白,曾以萬丈豪情唱嘆:“人生得意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。”然則,這慷慨放歌的深處,何嘗不是郁結(jié)著難酬的壯志?金樽玉液映照的,是失望與自信的撕扯,悲憤與抗?fàn)幍慕豢棥D恰绊毐M歡”的呼號,更像是失路英雄的強(qiáng)顏歡笑,是“且放白鹿青崖間”的無奈遁隱,是“化悲為歡”、“轉(zhuǎn)憂為樂”的沉郁自嘲。
細(xì)數(shù)平生,誰人回首不是遺憾多于慶幸,失意濃于得意?若人生的歡愉,只肯在“得意”的狹縫中綻放,那么生命的長卷,豈非大段浸染著悲苦的墨色?縱有零星歡愉,亦如杯水車薪,難解心頭郁結(jié)的寒冰。
故而,真正的生命智慧,豈能止步于“得意須盡歡”?更當(dāng)有勇氣吟唱:“人生不得意也盡歡!”這需要一種根植于靈魂的樂觀主義,一種吞吐日月的曠達(dá)胸懷。當(dāng)挫折如驟雨,失敗似寒霜,能于“失意”處不墜“青云之志”,依然葆有那份“舉杯邀明月”的澄澈與豪情。此乃真豪邁,是穿透陰霾的心靈之光!
若能將寵辱視為浮云,得失等閑視之,那么生命之河便不再因際遇的落差而斷流。無論順逆,皆能譜一曲“須盡歡”的行板。如此,人生便如深窖陳釀,愈經(jīng)歲月,愈顯其醇厚悠長的芬芳;事業(yè)亦如不息的溪澗,縱遇頑石,亦能奏響歡歌,奔流向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