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(jù)樓主的詞字詞意本人推測此詞是樓主模仿蘇東坡的詞《定風波》而創(chuàng)作!現(xiàn)代人創(chuàng)作古詩詞已屬不易,要做到完全的符合詞牌名、定風波的押韻、平仄就更不易了。
定風波詞牌的平仄規(guī)則
《定風波》詞牌的平仄格律有一定的規(guī)則和變化,且存在多種體式:
正體--代表作品:以歐陽炯《定風波·暖日閑窗映碧紗》為代表。雙調(diào)六十二字,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,后段六句四仄韻兩平韻。
平仄格律:中仄平平中仄平(韻),中平中仄仄平平(韻)。中仄平平中仄仄(韻),平仄(韻),中平中仄仄平平(韻)。中仄平平平仄仄(韻),平仄(韻),中平中仄仄平平(韻)。其中,“中”表示可平可仄,即該位置的字可以是平聲也可以是仄聲。
舉例:“暖日閑窗映碧紗,小池春水浸明霞。獨憑繡床方寸亂,腸斷,淚珠穿破臉邊花。鄰舍女郎相借問,音信,教人羞道未還家” 。上下片以平韻為主,上片第三、四句、下片第一、二句、第四、五句又間入仄韻,宋詞大多如此填法。
變體一代表作品:以蘇軾《定風波·莫聽穿林打葉聲》為代表。雙調(diào)六十二字,前后段各六句、四平韻。
平仄格律:中仄平平中仄平(韻),中平中仄仄平平(韻)。中平中仄平平仄(韻),平仄(韻),中平中仄仄平平(韻)。中仄中平平仄仄(韻),平仄(韻),中平中仄仄平平(韻)。此體的平仄格律較為寬松,但仍需遵循一定的規(guī)律。
蘇東坡《定風波.莫聽穿林打葉聲》
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。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狽,余獨不覺。已而遂晴,故作此。
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。
料峭春風吹酒醒,微冷,山頭斜照卻相迎。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
“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”:一方面寫出了風大雨疾的情景,另一方面“莫聽”二字寫出外物不足縈懷之意,體現(xiàn)出詞人不受外界風雨干擾的心境。“何妨”一詞透出俏皮,更增加了挑戰(zhàn)色彩,詞人在雨中低吟長嘯、緩步徐行,突出了他的情趣和興致。這兩句是全詞的樞紐,以下詞句皆由此生發(fā)。
“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”:描繪了詞人腳穿芒鞋、手持竹杖在雨中前行的情景,“輕勝馬”傳達出從容之意,“誰怕”詼諧可愛,表達了詞人的無所畏懼!耙凰驘熡耆纹缴庇裳矍暗娘L雨進一步延伸到整個人生,體現(xiàn)了他搏擊風雨、笑傲人生的豪邁氣概和面對人生風風雨雨我行我素、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。
“料峭春風吹酒醒,微冷,山頭斜照卻相迎”:寫醉酒被春風吹醒,感到微冷,而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勤相迎。這既與上片所寫的風雨情景相呼應,又為下文的人生感慨做了鋪墊。
“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”:這是本篇的點睛之筆!笆捝敝革L雨穿林打葉聲,回首剛剛經(jīng)歷風雨的地方,“也無風雨也無晴”表達了詞人對天氣微妙變化的頓悟,暗示著無論人生遭遇風雨還是晴朗,都不必太過在意,傳達出寵辱不驚的超然情懷!帮L雨”一語雙關,既指大自然的風雨,也暗喻政治風雨和人生的榮辱得失。
全詞緊扣途中遇雨這一生活小事,將眼前的自然景象與自己的內(nèi)心感受相結合,如“風雨”“斜照”等既是眼前景物的實寫,又象征著人生的境遇和情感體驗,通過自然景象抒發(fā)人生感慨,情景交融。語言幽默詼諧,用詞生動形象,如“誰怕”“何妨”等詞語,使全詞充滿了輕松俏皮的氛圍,體現(xiàn)出蘇軾獨特的語言風格。哲理深刻,從雨中漫步這一平常小事中,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,表現(xiàn)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和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,讓讀者在欣賞詞作的同時,也能對人生有新的思考和體悟。
這首詞通過描寫野外途中偶遇風雨的經(jīng)歷,展現(xiàn)了詞人雖處逆境、屢遭挫折但不畏懼、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樂觀的情懷。表達了一種醒醉全無、無喜無悲、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(tài)度,體現(xiàn)了蘇軾在困境中保持平和、超脫的心境,以及對人生沉浮、榮辱得失的淡然看待。
細細品味了樓主的《定風波》的詞意,再對比了蘇東坡《定風波》的詞意,有相通之處,意境相通,所以此詞意境深遠,哲理深刻,就不必究其韻與仄了。呵呵。
wa[L[mw